新闻中心

9个月→100亿!空港中心“货”力全开


9月9日,满载货物的国际空运专线从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简称空港中心)驶出,该批货物将在香港国际机场搭乘包机航班飞往印度“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实现进出口货值9个月突破100亿元,提前完成年度百亿目标。


向“效”攀登,功能配置优化叠加

今年以来,东莞港务集团将2024年定为“发展总攻年”,积极实施“空港突破”行动,全力推动空港中心提速提质。

货物通关更便捷。为配合航空货物的操作模式,空港中心实现在综合保税区内单独设立为海关监管场所,满足保税货物、区外普通货物、跨境电商货物出口通关需求,同时兼顾其他海关监管场所转运和转关模式,有利于吸纳大湾区各类货源,为航空货物拼货提供支持,进一步贴近香港空运操作。

操作时效再提速。空港中心实现出口一天四班,进口一天两班运作,货物从到达空港中心安检、打板、货站收货,海空联运至香港机场登机压缩到15小时。安检效率逐步提升,空港中心已配置足够的安检设备和人员,每栋仓库独立设置航空安检区,满足不同时间货物安检需求。同时,为进一步满足货代在空港中心集货需求,空港中心监管场所从年初2万平方米扩展到7万平方米。

进口通道更高效。空港中心ZTI全球认模式已实现常态化操作,并在一般贸易的基础上引入了进口跨境电商,进口货值占比从第一季度约4%提升到第二季度约33%。为更贴合操作,创新提出在空港中心实现HKG一码通,在不改变航空公司提单、客户贸易条款的情况下无缝对接,目前已联合亚洲空运中心完成实货测试,香港空运货站已常规开展一码通业务。


向“质”进发,空港业态蓬勃发展

聚焦东莞跨境电商和产业优势,全面提升空港中心业务品质和水平,推动空港中心驶入“快车道”。

跨境电商业态丰富。随着东莞港跨境电商中心封关运作,空港中心业态叠加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空港中心集聚东莞及周边城市航空货源能力。近期,跨境电商业务明显提升,主要服务拼多多、希音等大型电商平台。

包机航线品牌凸显。目前,空港中心打造了飞往印度、澳大利亚、匈牙利、阿根廷、比利时等地的精品包机空运专线品牌,满足了企业对跨境空运业务极高时效的要求。其中,“东莞-香港-印度”空运专线从4月开始由一周两班升级到一周三班,主要出口高价值电子产品,成功引进OPPO、vivo、小米等开展业务,逐步搭建成为高端电子产品的进出口平台。以目前进口高端电子产品为例,进口货物晚上到达香港国际机场,搭乘凌晨航次船舶前往东莞港,当天早上可顺利进入空港中心后安排提货,相比原来中港车模式更具有竞争优势。

空港业务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在莞港两地政府,以及香港机场管理局、海关、海事等各方的共同支持下,空港中心进出口双向通道运行畅通高效,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空港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截至目前,空港中心全年进出口货运量突破1万吨,货值突破100亿元,进出口商品种类扩大到738种,累计服务上下游企业超1000家,118家香港货代完成备案,较年初相比增加35%。


向“新”而行,未来版图提速构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空港中心集合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优势,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出了宝贵经验、打造了实践样板。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当前,空港中心通过与综保区资源整合、功能叠加,打造电子元器件华南分拨中心,推动电子产品、配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在空港中心集聚通关,目前空港中心电子类中间品占比达到70%,同时可为企业降低约30%的物流成本,提升20%的物流时效。空港中心长远计划打造的跨境智慧物流园将吸引更多企业在东莞港设立生产基地和科研中心,以“港口+生产+科研”模式形成高端企业集聚群,有效维护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助推东莞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可以预见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成长为新增长引擎。基于东莞先进的制造业优势带来的丰富物流应用场景,空港中心长远计划将加快探索以低空应用场景为牵引的“低空+物流集送”“低空+跨境贸易”“低空+智能通关”等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助推东莞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助力低空经济产业链成型成势,让大湾区更多企业通过空港中心共享湾区机遇、连通全球贸易。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空港中心作为横跨内地和香港“两个关贸区”的物流一体化项目,不仅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范,还推动了两地口岸监管部门创新业务衔接模式,进一步简化监管手续,促进内港两地通关便利化。同时,空港中心长远计划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每年货物处理能力将超100万吨,创造就业岗位6000余个,投产十年内可每年贡献外贸进出口货值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将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技术交流营造良好条件,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跨境高效流动,催生促进新的贸易生态以及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